武术练习开始流行。民族英雄邓世昌年轻时习武。
本次活动的举办地邓世昌纪念馆,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家族祠堂。距离纪念馆不到100米的海庄寺,民间被誉为“广东少林寺”。邓世昌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民族英雄邓世昌就出生在这个地方附近,小时候曾在武功巷等地习武。
邓世昌纪念馆里的一幅壁画生动地描绘了“邓世昌自幼在习武盛行的环境中习武”的情景。邓世昌生前担任致远军司令。据有关资料显示,司令官相当于“校尉”的职位,是清代官制中的武官职位。
1920年代和1930年代,邓世昌的直系后裔举家北迁。但广州邓氏后裔深受邓世昌精神的影响,没有忘记祖先的精神。为了救国,很多人选择参军。其中,广州邓氏后裔的孙辈中,有五人(其中女侄孙一人)毕业于黄埔军校。 “七七事变”后,五男一女加入了抗日队伍。
探秘广东精武体育协会在海庄寺举办
从邓世昌年轻时习武的经历可以看出,清末海庄寺一带习武盛行。 “广东少林寺”的民间传说,确实是名不虚传。
民国初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中国精武体操协会”,得到了各国武术人士的大力支持。李福林还在海庄寺组织了广东精武运动会。 1919年4月,广东精武体育协会在广州海珠戏院正式宣告成立。当时,4000多名各界名人前来祝贺,黄飞鸿还在现场表演了飞重特技。霍元甲的次子霍东阁也南下广州传授武术。
据黄飞鸿的嫡传弟子林世荣《公子伏虎拳》记载,“唯智善禅师逃居粤东广州海庄寺,在寺中传授国术”。在广州海庄寺,洪熙观与弟子星隐、庆聪等人协助智山禅师以“南少林”之名开启山门,招收众多弟子。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飞鸿洪拳派传承人何兆明认为,海庄寺是岭南功夫发源地的祖庙。许多洪拳研究书籍表明,洪拳起源于海庄寺并流传于海庄寺。
岭南功夫重回发源地 百年回响
历史悠久的武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因。其悠久的历史、和谐的东方智慧、独特的拳术、跨越时空的传承、丰富的古代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洪拳作为南拳派的代表之一,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为广东五名拳之首。以黄飞鸿为原型的电影、电视剧有一百多部。咏春拳更是出名。全世界有8000多家咏春拳武术学校,咏春拳弟子超过2000万。它在海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相传,距海昌宫数百米的宁隐庵,是五位宗师创立如今举世闻名的咏春拳的地方。咏春拳、洪拳都与海珠区的宁隐寺、海庄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可见,岭南武术在海珠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其传承和发展的证据也有很多。
活动当天,来自广州、佛山、肇庆、东莞、珠海等地的数十名南拳传承人及武术爱好者齐聚有着岭南武术起源传说的海珠区。在邓世昌纪念馆,他们纷纷大显身手,表演了黄飞鸿洪拳、顺德岑五行拳、双手洪拳、干武洪拳、西江洪拳(肇庆)等功夫。表演现场,各位专家们精神抖擞,或挥舞拳棒,或舞动刀剑,或对打对打。一招一式不仅展现了功力的强大和深厚,而且还流露出行云流水的美感,充分展示了武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海珠区少年宫、邓世昌纪念小学、北山小学、黄埔小学的学生代表表演了《广东武术少年》、舞龙狮、《世昌拳》等节目,用“武术”激励青少年让古老的武术在世界上蓬勃发展。新时代焕发着别样的光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为了迎接新的一年,海珠区书画艺术研究会的书法家代表也向观众泼墨祝福新春,并向观众赠送了新年“福”字和春联。庭院中,一篇篇文章、一位武者相得益彰,一场祥和欢乐的文化盛宴让观众心旷神怡。邓世昌纪念馆进一步发挥群众“家门口红色学校”的社会教育功能。
据悉,海珠区正在进一步挖掘相关历史资料,寻找更多证据,争取申报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旨在擦亮岭南功夫发祥地的标志,讲述岭南功夫的精彩故事。 。
文字|记者 李春伟 通讯员 海轩
图片|通讯员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ina-sante.com/html/tiyuwenda/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