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潮州饶平霞西小学举重训练重启,世界冠军张宛琼回乡培养新苗

    每天下午放学后,潮州市饶平县下溪小学一角的一间教室里,时不时传来的训练声常常吸引学生们围观。课堂上,张万琼教练正在一遍又一遍地指导学员如何正确发力、举起杠铃。

    张万琼为同学们演示了如何正确用力。

    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张万琼曾两次打破世界纪录。十七年前,张万琼从饶平走出来,一路奋战走向国际赛场,最终夺得举重世界冠军。精彩过后,她选择回到家乡,像曾经的启蒙教练一样,成为一名草根举重教练。

    在这里,她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县级举重队,并用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经验和教训激励更多的举重新人。此前,饶平曾组建过举重队,但由于训练场地改造升级,训练已经停止了一年多。张万琼上任后,回到小学选拔人才,组建新班子,制定培养方案。

    一位顶尖运动员的到来,给这支县举重队带来了许多变化。一些青少年逐渐感受到举重的乐趣和竞技体育的魅力。家乡饶平是张万琼举重梦想的开始。未来,这或许会成为更多农村青少年实现举重梦想的起点。

    举重冠军被喷_举重冠军视频_冠军举重

    父亲制作的水泥杠铃

    1994年出生的张万琼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她从小就表现出了坚强的一面。

    他的父亲张道浩是一位农民。他喜欢看体育节目。一有时间,他就带着身边的孩子去运动。他参加小巷里的跑步比赛,也参加游泳和登山比赛。谁获胜,奖励50美分。和大一点的孩子一起玩,张万琼总是不甘落后。

    在张道豪的印象中,他的女儿从小就好动,实力比一般的孩子还要大。六七岁的时候,张万琼就会带着全家人的衣服去河边洗,然后拎着整筐湿衣服回家。

    在张万琼展现惊人实力的童年时期,隔壁下中村的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张喜香在国际比赛中大放异彩,多次打破女子举重世界纪录。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张道豪决定训练自己实力极强的女儿练习举重。

    当时家里没有杠铃,张道浩就自己做了一个。他买来水泥和碎石,称重,将两种混合好的泥料倒入桶中压平,中间用竹筒留出一个洞。干燥后,他将其固定在一根钢管的两端,一个水泥杠铃。事情完成了。在没有专业教练的情况下,张道浩让女儿每天看电视上的举重比赛,向电视上的运动员学习举重动作。

    冠军举重_举重冠军视频_举重冠军被喷

    张万琼父亲制作的水泥杠铃。由受访者提供

    水泥杠铃最初只有10公斤,后来重量逐渐增加。张万琼8岁时,已经能举起30公斤的重物。张道豪召集家里的子弟一起比赛。张万琼的表弟举不动,但她一口气举过头顶,所以她总是得到父亲奖励的50分钱。那时,她还不知道什么是举重。 “我只是觉得好玩,还能得到奖励。我父亲不会严格要求训练,他只是想找到一种让我每天都能玩的方法。”

    张万琼8岁时,张道豪就已经注意到女儿的运动天赋,于是决定将她送到离家50多公里的市体校接受专业训练。报到当天,张道浩一早就带着张万琼来到学校报到。放学后,他陪女儿到附近的一家商店买了两个搪瓷碗、一双筷子和一把勺子。临走前,他对她说:“尊重教练,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吃饭、训练。”

    接下来的三年里,张万琼独自离开家,在市体校度过了充实而又劳累的基层训练时光。在这里,她遇到了对她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教练,也是启蒙教练——刘杰森。

    从第一次在张万琼家见面,看到8岁的孩子能举起30公斤的水泥杠铃起,刘杰就知道张万琼有很好的举重天赋。刘杰森也是潮州人。他曾经作为一名男子举重运动员参加比赛。退役后,他回到潮州,成为一名基层举重教练。

    当时,训练场地条件有限,但刘结胜总能因地制宜为学员创造训练机会。他带着学生沿着汉江、西湖跑步锻炼耐力,还让他们在体育馆的长台阶上蹲跳锻炼腿部力量。

    张万琼记得,刘杰每天训练的时候总是陪在她身边,及时指出她动作上的不足,然后细心地告诉她如何改进。张万琼学得比其他学生快。教过一两次后,她很快就能记住一个动作。

    所以,在以后漫长的训练中,刘杰森特别关注张万琼的表现。当张万琼遇到问题时,她会第一时间与教练交谈。长时间离家在外,她有什么心事就会跟教练说。教练总是耐心地解答她的问题。多年后她这样形容:“刘杰就像我在体校的父亲,他最理解我,最关心我。”

    正是有刘杰伦的陪伴,张万琼觉得三年的训练虽然很累,但也很充实、快乐。那三年,宿舍、学校、训练场相隔三地。每天放学后,她都会骑自行车从小学到体育馆训练。她会训练到天黑,然后骑车去市体校食堂吃饭。她一个人学习到晚上9点。过了一会儿,第二天早上我就骑车去小学上课,等等。

    幸运的是,张万琼最终没有辜负刘杰的期望。 15岁时,她因出色的表现成功入选省队,她的举重运动员生涯也在此时正式开始。

    混乱期与世界纪录

    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挑战人类的极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几乎每一位职业运动员都有一段艰难的成长史,张万琼也不例外。

    在市体校的时候,刘结胜经常向张万琼提起那些参加过全国、国际比赛的师兄师姐,向她讲述前辈们取得的丰功伟绩。 “教练希望用这些来刺激我进步,当时我就告诉他,我以后也会成为那样的人。”张万琼回忆道,“其实从那时起,教练就慢慢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然而,追梦之路从一开始就坎坷不平。当她进入省队时,她发现,由于市体校的训练条件有限,她在潮州业余时间拼凑的三年训练,对于其他地区的运动员来说,只需一年就能达到。这意味着,进入省队后,她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追上其他选手。

    举重冠军视频_冠军举重_举重冠军被喷

    更大的压力还来自于队内每场比赛之前争夺参赛资格的竞争,以及每次被选中的焦虑。 “教练的一句话,决定了一个运动员能否走上比赛舞台,展现自己。当你和其他运动员能力相近时,教练会综合考虑选择你们中的一个。”张万琼见状,暗下决心:“你一定要做。”为了成为最好的,教练必须选择我。”

    那段时间,与优秀运动员的差距、比赛资格的争夺,以及因年龄小而训练成绩不稳定、体重波动较大等多重压力,让张万琼非常焦虑,迫使她奋起直追。晚上等大家都睡了之后,她就偷偷去训练馆和卫生间训练,练习体能和动作。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练习一段时间,这样我才能睡得安稳。我知道,只有默默努力,才能避免被淘汰。”张万琼说。

    努力工作得到回报。 2009年底,张万琼正式入选国家队。经过近五年的训练和比赛,张万琼在2014年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当年4月,她在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上获得女子53公斤级冠军,并以抓举的成绩获得冠军。 102公斤,挺举129公斤,总成绩231公斤。这一总成绩超出世界纪录1公斤,是张万琼迄今为止在比赛中举起的最重重量。张万琼20岁时一战成名。

    举重冠军被喷_举重冠军视频_冠军举重

    张万琼在比赛中获得的奖牌。

    这是巅峰也是转折点。同年9月,张万琼在仁川亚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铜牌,但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不久之后的11月,刘杰突然因心肌梗塞去世。接连的打击让张万琼陷入了自我怀疑的迷茫期。

    接下来的三年里,胯部受伤的困扰和成绩上的无法突破,让张万琼感觉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都在下降。

    “那三年,我的成绩始终停留在第二、第三位,无论我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第一名。每次挺举到120公斤时,我都会受伤,但我我知道只有举起125公斤以上才能获得第一。”以前,张万琼在老家都会打电话和刘杰聊上一会。离开市体校后,她与刘杰伦保持着频繁的联系。每次比赛前后或者训练中遇到问题,张万琼都会打电话与刘杰伦沟通,听取他的建议。但现在,她失去了那个重要的“军师”。

    在张万琼的记录清单上,那三年几乎是空白。那段时间,她很少参加比赛,忙着在“茧房”里突破自己。在漫长的磨难中,曾是刘杰森学生、曾在省队效力过的教练不断鼓励她,并逐渐取代了刘杰森在张万琼职业生涯中的角色。

    2018年,“破茧重生”的张万琼在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55公斤级比赛中表现出色,打破了该级别总抓举和挺举世界纪录。次年举重世界杯女子55公斤级,张万琼以抓举96公斤、挺举116公斤、总成绩212公斤夺得该级别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成为世界举重冠军。

    从2008年加入省队到2021年退役,张万琼如今回顾自己13年的运动员生涯,感叹荣誉转瞬即逝。 “最后你会发现举重包括竞技运动的意义就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只是为了获得奖项。”

    “把129公斤的杠铃举过头顶是什么感觉?”记者问道。

    “那一刻我证明了我能做到。”张万琼淡淡地说道:“当你的能力让你足够自信的时候,你就不是在和对手较劲,而是感觉自己在表演,大家都在看你的表演,你只要享受比赛就可以了。”

    那双发光的眼睛

    回到家乡当一名基层教练,是张万琼职业生涯做出的重要选择。

    由于从小离家参加训练,张万琼曾短暂在家乡生活过。当我在市体校训练时,我每个月回家一次。当我在省队时,我每六个月回家一次。进国家队后,比赛越来越频繁,我一年最多回家一次。

    2021年,退休后的张万琼回望家乡饶平,发现这个体育氛围浓厚的县城在她心里变得越来越迷人。同时,刘杰森作为基层教练的榜样和长辈的建议,让张万琼决心回到家乡,以一名基层教练的身份去发现更多新的体育人才。

    张万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饶平县高水平举重队。 2021年11月,在饶平县体育发展中心的组织下,张万琼跟随其他体育教练到学校选拔人才。

    张万琼经历了从一名普通队员到一名顶尖运动员的过程。她知道,只有真正热爱这项运动,她才能登上顶峰,到达终点。因此,在挑选人选时,她尽量寻找不仅有体育基础,而且对体育有真正兴趣的孩子。

    幸运的是,她在母校下溪小学遇到了这样的学生。

    自从得知举重教练要来选拔人才后,六年级学生张浩然非常兴奋。他三年级的时候就参加了举重训练,但那时他还小,还无法体会到举重的乐趣。他只觉得无聊,练习了两个多月就放弃了。后来,他在手机上看到举重比赛的视频,渐渐发现举重很有趣。他甚至羡慕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

    选拔那天,当张万琼来到班级,要求全班同学站在走廊上时,人群中的张浩然既期待又紧张。他的目光注视着张万琼,心中不断默默地想着:“教练一定要选择我,他一定要选择我。”

    “感觉他的眼睛在发光。”张万琼注意到了火热的眼神,但胖乎乎的身材却让她犹豫了。她绕着张浩然转了两圈,最终还是选择了他。

    选拔结束后,张浩然立刻跑上来问道:“你是举重冠军张教练吗?” “是的。”张万琼回答道。 “你可以帮我签名吗?”张浩然兴奋地拿出纸笔,等待着期待已久的签名。

    “有时候要成为一名好教练,还需要遇到好学生,学生和教练是相互成就的,遇到他,我觉得是我们的缘分。”张万琼回忆道。

    冠军举重_举重冠军被喷_举重冠军视频

    张万琼指导张浩然举重。

    选择学生组成举重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因素有很多,我们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学生,还要说服学校和家长配合,让学生继续训练。有些家长不让孩子练习举重,认为这会影响他们的成绩。”生长和身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张万琼解释道:“很多年前,教练们都倾向于偏向身高矮一点的学生,认为集中肌肉训练效果更好,所以给人一种举重影响身高的印象。但后来,大家发现,一个好的...重要的是,我们现在都倾向于选择这样的学生。”

    在选拔阶段,张万琼去了三所小学,初步选拔了20多人。但由于培训地点距离学校太远、学生不适应或不喜欢等多种原因,仅留下6名学生参加常规培训。张浩然就是其中之一。

    举重冠军被喷_冠军举重_举重冠军视频

    下溪小学五年级的许佳琪也在其中。她从小就活泼好动,是教练眼中的“好前途”。当她四年级时,她的父母看到她有运动天赋,问她是否想练习举重。她不知道什么是举重,所以她同意去市体校。尝试了五天后,教练问她是否愿意留下来。她觉得这样很好玩,所以就留下来了。今年9月,她听说县里有举重队,就转学到饶平学习,继续跟着张万琼练习举重。

    目前,运动队的六名队员都是下溪小学的学生。为方便培训,培训室设在学校西侧的一间教室内。这是一间普通的小学教室,只有两张橡胶垫。学生在教室练习举重,在教室外的走廊进行体能训练。训练用的杠铃等器材是饶平县举重运动员、张万琼的师妹林雪华捐赠的。

    从去年寒假开始,张万琼就带着这六名学员在这间小小的训练室里开始了自己的训练时间。

    冠军举重_举重冠军被喷_举重冠军视频

    张万琼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训练。

    “像教练一样成为举重运动员”

    为了增加训练时间,参加运动队的学生可以缺席最后一堂课。下午4点50分,倒数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 4点53分,张浩然出现在学校东侧体育室门口。他熟练地取下挂在墙上的钥匙,径直跑到教学楼另一边的训练室,打开门,穿上球鞋,开始热身。紧随其后的许佳琪也开始行动,很快其他学生也陆续赶到。

    整个训练期间,张万琼一直陪伴在学员身边,时不时纠正学员举杠铃的动作。举重练习主要依靠腿部和腰部发力,进而带动全身肌肉举起杠铃。初学者常常用手用力。用行话来说,这是使用“暴力”。如果不规范,很容易受伤。张万琼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习惯。

    张万琼介绍,不同的学生性格和基础不同,要因材施教。 11岁半的许佳琪是一个无忧无虑、活泼调皮的女孩,但体重增加后却容易感到胆怯。张万琼知道自己其实有能力举起,但她没有信心,所以常常喊道:“上去吧!你能行的。”张浩然他也好动,但心思细腻,懂事自觉。张万琼必须时刻提醒他不要操之过急,要慢慢地、稳定地练习。

    举重冠军视频_举重冠军被喷_冠军举重

    张浩然正在训练。

    冠军举重_举重冠军视频_举重冠军被喷

    许佳琪正在训练。

    “一个需要推进,一个需要适时停止。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运动员的经历让张万琼更加了解学生们的处境。她清楚地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学员和她刚开始训练时一样,正处于不稳定期,需要教练耐心的陪伴和指导。

    “对于基层教练来说,陪伴是最重要的,我们一开始不认识,但相处久了就会有默契,学生也会信任教练,就像刘教练一样永远和我在一起。”张万琼说,运动队训练结束后,一开始同学们对她还很陌生,但两个月后,她明显感觉到他们互相依赖。 “有时候我有其他工作,他们就会到处找我,有的同学会告诉我他们的秘密,我知道我们已经开始有默契了。”

    学员们也逐渐感受到了教练的用心。在张浩然的印象中,张万琼和他想象中的教练有很大不同。 “他是一个很好的人,而且没那么严格。”他曾经觉得举重训练有点无聊,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现在他非常喜欢它。他的父母曾表示不赞成他举重,但他的坚持说服了他们。

    “每次有突破,我都感到很高兴。”张浩然说,现在他能举起最重的抓举70公斤,挺举80公斤。 “以前我一次只能做10个俯卧撑,但现在我可以做100个。”

    采访当天,看到他训练后大汗淋漓后,记者问道:“训练累吗?”没想到他很快就回复了:“喜欢怎么会累呢?”不仅是他,当被问到对举重的感受时,许佳琪也经常提到一个词——好玩。

    “现在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只是觉得这很有趣。所以即使他们有时说他们不喜欢举重,这也很正常。”张万琼深知学员们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其实他们只是累了,就把训练放到一边,陪在他们身边开导他们。”

    举重冠军视频_举重冠军被喷_冠军举重

    学生将镁粉涂在手上以增加摩擦力。

    举重冠军被喷_举重冠军视频_冠军举重

    学生们正在练习举重。

    举重队已经训练整整一年了。虽然少年们对未来的道路还很模糊,但梦想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张浩然告诉记者,自己的偶像是中国男子举重名将吕小军,但许佳琪从来没有告诉教练,她其实有一个目标——成为像教练一样的举重运动员。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敏轩

    【作者】黄敏轩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ina-sante.com/html/tiyuwenda/9463.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