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身边的肥胖者越来越多。
从小孩到大人,大家都胖了……
如果一行三人,其中一人必须减肥。
“肥胖”如瘟疫席卷全国!
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此次研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口,现场调查人数超过60万人。结果来自2015年至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的慢性病与营养监测。
截至目前,中国超过5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与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数据相比,国内成年居民超重率上升约20-40%,青少年儿童超重率上升约10%。 ,以下2张图片。
报告显示:
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10%;
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突出,中小学生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比例为18.9%;
与2015年相比,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疾病和癌症的患病率有所上升。
中国超重或肥胖人口将达到2亿,未来20年将翻一番。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肥胖”会引发很多慢性疾病,尤其是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数据显示,肥胖患者患心绞痛和猝死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四倍。
肥胖会引发哪些慢性疾病?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
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渐显现。慢性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人数持续上升。
那么肥胖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呢?
肥胖容易导致心血管动脉硬化;
肥胖患者一般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如果不加以控制,多余的脂肪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从而诱发心血管动脉硬化。此外,肥胖患者血胆固醇普遍较高,这也是心血管动脉硬化的原因之一。
肥胖,导致血压升高;
肥胖的人皮下脂肪较厚,毛细血管会大大扩张,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脏长期超负荷会导致血压升高。
另外,大多数肥胖是由饮食引起的。经常摄入较高的热量会增加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从而刺激交感神经功能,收缩血管,增加血管阻力,久而久之血压就会升高。
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肥胖患者的心脏比正常人大,血液中的糖和脂肪也较高,很容易损伤血管壁。这些会使心脏负荷困难,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肥胖”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因为肥胖会大大增加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而这些合并症会“全力配合”进一步影响心脏,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猝死。
不难发现,肥胖率上升的根源在于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 12月28日,上海体育学院发布《2021中国健身趋势》。可以看到,“减肥运动”已经从2019年的排名第二发展到2020年、2021年继续位居榜首。
中国健身趋势调查是由上海体育学院和美国运动医学学院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
这不仅给我们带来思考,为了健康,我们应该主动了解饮食营养知识,坚持减盐、减油、减糖,同时加强“三健康”宣传活动,多吃豆类、牛奶、蔬菜、水果吃得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可以去健身房保持身材,养成并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概要
肥胖是一种反映亚健康生活方式的疾病,亟待改善。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将肥胖列为“最大的慢性病”,并称其为“21世纪的瘟疫”。 2013年6月18日,美国医学会(AMA)正式将肥胖列为一种疾病。
伴随肥胖而来的是对生命和健康构成更多威胁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对于中度至重度肥胖,尤其是合并各种代谢疾病的肥胖,最重要的医疗措施之一是减肥与代谢手术(BMS)。
目前,指南推荐的经典减肥代谢手术包括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和腹腔镜胃绕道术。其作用机制除了减少胃容量、改变吸收外,还通过改变胃肠激素分泌、改变脑肠轴的控制、改变肠道菌群来达到长期有效的减肥和缓解代谢性疾病的效果(参见公众号)详细内容)。循证医学表明,减肥手术是目前唯一可以维持体重减轻并防止体重反弹的治疗方法。
详情请至王兵主任专家门诊及特需门诊咨询。
专家门诊
王兵
主任医师
专科门诊:南-周三上午
特殊需要诊所:南 - 周三下午
戴前城
副主任医师
专科门诊:南 - 周四下午/周五下午
杨宽灿
减肥专科诊所:南部 - 周五下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ina-sante.com/html/tiyuwenda/9483.html